『桑耶寺』藏文意譯「不可思議不變任運成就寺」,簡稱「桑耶」(「不可思議」)。位於西藏扎囊縣、雅魯藏布江北岸的札瑪山麓,距離澤當鎮38公里,是藏傳佛教史上第一座佛、法、僧三寶俱全的寺廟。桑耶寺有“西藏第一座寺廟”的稱號。桑耶寺於公元762年開始興建,桑耶寺地點由蓮花生大師選定,結構佈局由寂護大師設計,赤松德贊親自奠基動工,此後在蓮花生大師的主持下,經過長達十二年時間的建造,到775年終告落成。
整個寺院的佈局,是按照佛經中的「大千世界」的結構佈局設計而成,是依照密宗的曼陀羅建造的:「鄔孜大殿」代表世界中心須彌山,大殿周圍的四大殿表示四鹹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,太陽、月亮殿象徵宇宙中的日、月兩殿,寺廟圍牆象征世界外圍的鐵圍山;主殿四周又建紅、白、綠、黑四塔,以鎮服一切凶神邪魔,防止天災人禍的發生。圍牆四面各設一座大門,東大門為正門。寺院建成後,蓮花生在這裡剃度第一批藏人出家為僧,號稱"七覺士"。此寺因而成為西藏第一座佛、法、僧三寶齊全的佛教寺院。桑耶寺建築規模宏大,大小殿塔鱗次櫛比,其中以金碧輝煌的"烏孜"大殿為主體,代表釋迦牟尼出生、成佛、講法、涅盤的紅、白、綠、黑四塔和代表佛教中四大洲、八小洲的十二座神殿為輔體,組成一個宏大而完整的建築群,總面積約2萬5平方公里。烏孜大殿是桑耶寺的中心主殿,面積達6000餘平方公尺。大殿正門南側牆邊有石碑一方,據傳說為赤松德贊所立,碑上有古藏文,反映了赤松德讚的興佛的情況。大門門廊上的額仿上,懸有一口唐式掛鐘,鐘上鑄有古藏文,據有關資料記載,此鐘為虔誠的佛教徒赤松德讚的第三妃所獻。
「鄔孜大殿」坐西朝東,外觀有五層,內裡卻只分三層,每層樓高五公尺多,式樣別緻。大殿和通道迴廊裡均繪滿了各種題材的壁畫。除了一些你在其他寺廟裡也能看到的傳統的宗教繪畫外,在桑耶寺「鄔孜大殿」內圍牆中層廊道上有著名的“西藏史”壁畫,畫中記載了從遠古傳說的羅剎女與神猴結合繁衍藏族開始,一直到宗喀巴創立格魯派,止於9世達賴業績。壁畫長92公尺,洋洋灑灑,恢弘壯麗,被譽為西藏的“繪畫史記”。此外在烏孜大殿1層和2層有“桑耶寺史記”,2層的南側有“蓮花生傳記”等精美的壁畫。每層殿堂的空間很高,一般5.5公尺到6公尺之間。「鄔孜大殿」的建築風格十分獨特,大殿底層採用藏式建築風格,中層採用漢式建築風格,上層採用印度建築風格。各層的壁畫和塑像也都按照各自的方式進行繪畫和雕塑。這種融藏、漢、印合壁的建築格調,在建築史上是非常罕見的。大殿內壁畫內容十分豐富,題材廣泛,題材除其它寺廟常見者外,還有“西藏史畫”、“桑耶史畫”、“蓮花生傳”、“舞蹈雜技”等等,其中“西藏史畫”自遠古傳說的羅薩女與神猴成婚,繁衍西藏最早人類畫起,直至九世達賴喇嘛的業績。整個畫面長達92公尺,被譽為西藏史記,在古今中外壁畫史上是非常罕見的。
桑耶寺內珍藏有大量泥塑、石雕、壁畫等藝術品。在各殿堂、迴廊和甬道的牆壁上,隨處都有壁畫和唐卡(佛教捲軸畫),題材主要有佛像、菩薩像、佛教故事和桑耶寺全景圖等。此外還有不少西藏史記、蓮花生傳記和反映當地風土人情、僧眾生活的畫作,為其他寺院所罕見。